丰顺人必知道的历史典故,几位元帅兵败汤坑成恨事

历史典故 2020-12-26 10:52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占领潮汕后,起义军摆出了这样一个架势——头脑在汕头,后勤在潮州,主干向汤坑前进,后尾却留在三河坝。
 
  这完全是一个被动的态势,当时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叶挺、贺龙、刘伯承率领的主力能在汤坑击败敌军主力,并与海陆丰连成一片。可是这时的起义军进攻汤坑的主力第二十四师只剩下2000余人,第二十军的两个师也只有4000人,合计6000人,其中还包括非战斗的勤杂人员。部队长途行军,不仅疲惫,而且子弹缺乏。第二十军的这两个师内由于还没有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士气也不高。
 
  他们对面的敌人,是陈济棠指挥的三个师,共1.5万人。其中陈济棠任师长的第十一师是主力。这个师在北伐前就是第四军的一部分,第十师、第十二师北上两湖后,这个师留在广东成了骨干,其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另外还有薛岳的新编第二师和徐景唐的第十三师,薛师是新建不久的部队,战斗力差些,而第十三师却也是第四军的老部队,同样不可轻视。加上这些敌军占据了汤坑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弹药又很充足,起义军向这样一支强敌发起进攻,战斗的困难可想而知。
 
  在战斗前,起义军的动员口号是——“一仗打垮敌人,乘胜直下广卅卜且不说这时已很难打垮当面之敌,即使是真的能打垮,广东国民党当局还有几个师的后备力量,张发奎、黄琪翔部也已进入韶关,接近广州,同时还能从海上调兵来援。力量弱小的起义军想夺取广州,其实是不可能的。
 
  9月28日,叶挺、贺龙率主力部队向汤坑30里之白石、分水一带与敌正式遭遇。这里全是高低不平山地,起义部队立即占领阵地,当晚两军有过接触以后,起义军获得小胜,并捉到少数俘虏,缴到一些枪械。
 
  次日拂晓,战斗再次打响,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这是南昌出发以来,起义部队经历的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也是决定起义军最后成败的关键一仗。
 
  在头一天的双方接触性的战斗中,起义军从捉到的俘虏口中,已经知道敌军的兵力有三个师之众,且都是满员的,武器弹药充足,与起义军这三个长途远征损失甚大的师相比,兵员足足多一倍半,火力更占绝对优势。指挥员们都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了,然而在两军对阵时,谁也不想撤退。那个时候,革命军队的指挥员想的都是进攻打垮敌人,认为退却是怯懦的表现,还没有以后那种“敌进我退”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此时在前线负责指挥的叶挺,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到粤军服役及到苏联学习,还有北伐时所向披靡的战斗,都是打的正面猛攻的正规战,此刻他决定正面硬攻。这种勇敢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不可能奏效的。
 
  9月29日,起义军以少兵攻强敌,向驻守汤坑制高点上的陈济棠部发起了仰攻,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第二十四师也是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此时虽然只有2000多人,却仍然充当了进攻的主力。第二十军主要以火力支援,后来也以一部分兵力投入进攻。
 
  向山头冲击的第二十四师官兵,当时仍然拿出了北伐武昌城下的传统作风,先高呼革命口号,然后向敌人冲去。这一气势开始震慑住了国民党广东军,尤其是薛岳的新编第二师又是刚刚成立的,经不住起义军冲击。9月29日下午,薛岳师的阵地被突破,全师官兵丢弃了前沿的山头阵地,狼狈向后溃逃,并在起义军火力尾随射击下遗尸累累。起义军发扬北伐时猛打猛攻的传统,跟踪追击,一直冲到分水坳附近。
 
  陈济棠此时的指挥所设在距汤坑约六七公里的北路小高地上,清楚地看到薛岳部队抵挡不住而全师败退,于是急忙命令自己的第十一师的两个团赶到分水坳的高地上组织防御。起义军冲到陈济棠的第十一师阵地前,遇上了难啃的硬骨头。这支部队也是北伐时的第四军的一部分,训练较好,在广东军阀部队中战斗力是最强的,加上又居高临下,数量还占优势,自然就比较顽强。在分水坳的山头上,双方反复争夺,甚至把手榴弹投过去未爆炸,对方又拣起来扔回来。第二十四师有一个英雄营长廖快虎,指挥部队反复冲杀,手下的人打光了,他自己坐在山头上与阵地同归于尽。
 
  天近黑时,起义军死伤不少,敌军的第十一师也是伤亡惨重,又投入了一个补充团,仍然感到支持不住。此时,陈济棠下令让最后的预备队——广东军阀的另一支主力第十三师也投入战斗。发现敌人越打越多,起义军为取得胜利,只好采取夜袭。当时任二十军第二师党代表的陈恭,在战后不久的一份报告上对此次战斗这样写道:
 
  “此时我军始知敌人之兵力之较多,而火器亦极精锐,不易击溃,遂决计举行夜袭,令二十四师之七十一、七十二两团兵卒,齐上刺刀,乘间企图冲入敌阵,一面用二十军一、二两师兵力在高山用极猛烈之火力为之掩护,突击部队以火焰为号,以图围缴敌械。不料冲去二小时,不特未见火焰,且我方冲去官兵纷纷逃回,问之,则谓敌军已有准备,当我军冲去时,彼甚为镇静,将我冲去之兵卒,围住缴械。以此不愿缴械之兵士,既冲锋进,复冲锋出,一往一返,损失非常巨大。此时,能集合两地前进之兵力,只有二师之第四团,为数已有限矣。战至此,总指挥见我方一则兵力损失过多,二则全军弹药将罄,已无法再与支持,于是下令撤退。待退却令下,各师查点人数,已减损一半。遂由第一师掩护,全部向揭阳退却。”
 
  在激战之中,也出现了个别叛徒。刚刚由第七十团团长提升为第二十四师的副师长区震,在战斗中就反戈投降了敌军。这个家伙后来在国民党军中受到赏识,官运比较亨通,解放战争初期就担任过兵团司令。当时部队内共产党的组织不太健全,缺乏监督机制,一些人的叛逃自然难以控制。
 
  在这场激战中,大多数人的表现还是英勇的。夜袭未能奏效,激战至9月30日天明,因部队在两天中伤亡2000余人,其中第二十四师伤亡过半,弹药也消耗大部,实在无力再攻,只好撤了下来。
 
  此时在第二十四师教导大队的李逸民后来回忆说,他所在单位战前有100多人,天亮后撤了下来只剩40多人。这时老伙佚来送饭,见只有这点人,以为还有很多人在前线没有回来。同志们告诉他说“其他同志都已牺牲”,老伙侠当场就哭了起来。
 
  叶挺这时也在教导大队吃饭,听到哭声就说:“哭什么,打仗总会有牺牲的。我们的队伍还要扩大,你说不定哪一天还会当连长呢!,,叶挺、贺龙整顿了一下队伍,于30日上午向揭阳后撤。对面的敌人陈济棠此时不明起义军虚实,也不敢追击,还把部队撤到分水坳后面,构筑工事,足足等了一天,害怕再遭进攻。据后来得到的消息,汤坑一仗国民党军伤亡在3000人以上,新编第二师还有部分人逃散,损失比起义军大得多。陈济棠当天曾一再懊悔说,昨天不该把第十三师投入战斗,现在一点预备队也没有了,要是再打半天就不能支持了。
 
  从表面上看,汤坑一仗是双方打成对峙,最后都撤出了战斗。起义军以6000人攻敌15万人,火力更远不如敌,开始还击溃了薛岳师,最后又使陈济棠师受重创,国民党军的损失远大于自己,这表现出革命军队在精神上压倒敌人。可是从全局来看,这是一个败仗,因为它使起义军无法达成击溃敌军并联系海陆丰的目的,主力还受到最严重的损失而无法恢复,整个局势也马上急转直下。
 
  部队从汤坑后撤是迫不得已,没有得到参谋团的命令,退到哪里事先也没有想过,因此撤退组织得很乱,官兵情绪也大受影响。第十一军仅有这个第二十四师和第二十军,又是分路走,一时失去统一指挥。贺龙把自己的第二十军交给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带领,自己先赶回汕头去找指挥机关汇报。叶挺考虑到潮州是总后方,部队的补给辎重都在城内,就率队向揭阳撤,在那里休整了一下就往潮州城走。10月1日,部队走到距潮州城不远处,突然遇到一些零零散散的起义军官兵迎面跑来,其中有一个是留在潮州的贺龙的副官。他急急忙忙地说:
 
  “潮州昨天就丢了,汕头也不能保。听说革命委员会已经向海陆丰方向撤了!”
 
  这真是晴天霹雳!叶挺马上和党代表聂荣臻研究怎么办。两人拿着地图研究了一番,叶挺说:
 
  “向海陆丰去不是办法,二十师伤亡太大,二十五师又被隔在三河坝失去联系。我们向海陆丰,越走离二十五师越远,这样不行。应该向福建去,那里敌人薄弱,只有张贞的一个师,没有多少战斗力,我们又可以带上二十五师,带上他们一块走。”
 
  接着,叶挺又讲起他当初跟着孙中山的时候,在福建搞过一段,那里的情况比较熟。
 
  聂荣臻开始也赞成叶挺的话,说“是个好主意”。可是他从自己是党代表的身份着想,感到还是要首先得到党的指示,于是他表示:
 
  “这样不行,我们没有得到命令,这样一走,不就成了各走各的,单独行动了吗?没有命令擅自行动可不行啊!我们还是找到前委再说吧。”
 
  周恩来为首的前委此时在哪儿呢?叶挺、聂荣臻也不清楚,估计大概正从汕头向海陆丰撤退,于是他们决定部队掉过头向西走,沿路去寻找。此时,第二十四师只剩下1[1(10多人了。第二十军剩下的2000多人,此时也掉头向西,也向海陆丰方向转进。
 
  以后的历史证明,起义军的余部如果真的向西走。都进入福建,在广阔的内陆腹地自由驰骋,这几千人还能打开一个局面,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武装斗争史可能要重写。进入海陆丰,虽然当地有共产党的组织支持和一定的农运基础,却是一块背山面海的绝地,又靠近国民党统治的大城市,很不适于建立根据地。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海陆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创造的第一块农村革命基地,早已驰名天下,如同光彩四射的灯塔,吸引着大海中迷航的船只。在起义受挫的时候,革命者自然大都想到那里去,因为那里毕竟是“家”啊!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