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迁都是不是造成明朝最后灭亡的原因?

历史文化 2022-06-18 06:06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最开始首都定的是南京,最后迁址北京,关于迁都的原因,后人总结了大概下面几点。

  原本定都南京,但对于南京作为首都并不满意,曾一度想定都于凤阳,后来又派儿子到西安考察而未果。到了从侄儿建文帝手中抢走帝位后,遂迁都北京。

  自此,明朝的首都北京开始面临劲敌蒙古的觊觎,晚明时期满清皇太极也多次在北京周边展开军事行动,因此,从战略地位上来说,在明代定都北京显然并不合适。

  相反,到了,由于内外蒙古被纳入版图,北京的战略屏障改善了很多,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但也绝非毫无问题。当年中苏关系紧张,毛主席不是也有向南方大疏散的考虑么?

  当然,明朝皇帝不会这样承认,故而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语。明朝末代皇帝,被围城之后上吊自杀,临死前说“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朱棣要迁都北京呢?

  答案无非是这么两条:

  一、北京是朱棣的根据地,未做皇帝时,他就已经在北京经营多年。相反,南京是旧都,他的帝位得来不正,自然会在心里留下阴影。

  这就好比当时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后,坚决不到南京任职,而一定要改到北京,道理是一样的。

  二、北京是军事重镇,为了方便指挥,抵御,抗击蒙古。

  正因为明初并未控制蒙古各部,导致北京外围防线虚弱,明朝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明朝九边的沉重负担,以及从南方调集大量的物资来供应北京等等,都是定都北京的代价。

  事实上,晚明时期皇太极的多次围攻北京,也充分暴露了当时北京作为首都的不合适。

  皇太极曾说:“直取北京,朕意以为不可。取北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

  所以1629年,后金军绕喜峰口越长城,攻北京。蓟辽总督败后金军于广渠门。随后袁崇焕被下狱处死,部将哗变。

  1632年,后金军征汗后奔袭山西大同、宣府。

  1636年,清军佯攻锦州,绕北京,攻保定以来12城,经56战,俘获人口18万,耗时25天。尤其是清军入独石口,毁熹宗德陵,经西山走良乡,过沙河、清河、房山、迁安、雄县、定州、香河、顺义。张凤冀引咎自杀。清军如入无人之境。

  1638年,越过长城,攻河北,下济南,俘明德王朱由枢,陷58城,俘获人口46万。密云总督战死,清军过迁安、丰润,下涿州,分兵八路扫荡,并陷济经天津卫过运河东归。

  1642年,后皇太极命阿巴泰为将,攻雁门关,沿运河南下,下山东衮州、安丘等地,攻下共3府18州67县88城,俘获百姓36万,牲畜32万。

  由此看来,朱棣的“天子守国门”,从战略效果上来看,并不好。

  当然,遭殃的总是老百姓。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