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有粮有援军 刘禅为什么还选择主动投降

历史文化 2022-06-16 18:15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对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内有粮草外有援兵,刘禅毫无危险,为什么就急急忙忙开城投降、

  刘禅轻易开城门投降,是历史上一件让人,又让人可惜不已的事情。一般来说,君王如果投降,都是在经过数场血战,经过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丢失,最后被人直逼京城的情况下才发生的。有时候,就算京城被破,君王也不会轻易开城门投降,而是会转移到另外一个城市,组织人马继续抵抗。

  可是当以两万疲惫之师打进来的时候。整个蜀国境内却基本上放弃了抵抗。带领的,在出师抵抗的时候,一开始就哀兵不断,最后被打得。邓艾就这样,带着疲兵,孤军深入,竟然一路抵达成都。

  成都也是经过多年经营的古都,其城防其实是相当不错的。而且里面肯定粮草充足。刘禅若是固守城池,抵抗半年时间,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是,刘禅却在这时候,没有组织任何抵抗,就拱手让出城池,开门投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禅剧照)

  关于这个问题,后世有不少议论。普遍的观点是,刘禅是个贪图享乐的平庸之君,正是由于他害怕被杀,放弃抵抗,才会出现这种离奇的事情。不过,我今天想说的是,刘禅投降,看起来离奇,其实是必然。邓艾攻进蜀国,不是侥幸得胜,而是压垮蜀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朝中无将。

  蜀国进入后期的时候,武将方面确实已经非常匮乏。所谓“蜀中无大将,作先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有人说,这是低估了廖化。老实说,还真没有低估他。廖化一生实在没什么作为。这样的人都被委以重任,可见蜀国确实武将凋零。

  当时蜀国可以称得上大将的,唯有和。可这两个人,一个是被从外地找来的,一个是从投降过来的。蜀国本地的大将,一个都没有。

  更何况,就算是姜维、夏侯霸,当时也都在前线对抗魏军。朝中具有带兵能力的人,一个也没有。

  当时邓艾打进来的时候,刘禅是派谁去抵抗呢?诸葛瞻。诸葛瞻作为官二代,本身就没什么能力,又是文官,而且还自以为是,怎么能打仗呢?当然了,就算诸葛瞻不自以为是,其实也没用。他手下唯一有点计谋的人是黄崇,但黄崇不过有点计谋而已,并不是武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抵挡得住久经沙场的邓艾的进攻呢。

  (诸葛瞻剧照)

  二、野外无兵。

  有人说,刘禅其实只要坚守城池,各地勤王的援军都会陆续赶到。邓艾的那两万疲惫之师,很容易就被打败了。其实,这种说法,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并不存在。当时蜀国真的没有援军。为什么没援军呢?

  一是蜀汉的主力大军都在前线,由姜维带领着,防守钟会。不过,虽说是主力大军,但其实除了在前线对抗魏军的蜀军外,地方上再没有像样的大军。一些位于边关的,也抽不出兵力前来救援。

  二是整个蜀国的老百姓,早就不愿意再打仗了。要了解,的仗已经打了几十年了。而在三国之中,打仗时间最长、最勤的,就算蜀国了。不但时期四处征伐,诸葛亮时期、姜维时期,也没有停止过出兵征伐的步伐。所以,蜀国的老百姓,早就对打仗之事。从邓艾打进来的时候,沿途郡县全都投降就可以看出,根本就没人愿意打仗。

  三、无志。

  说皇帝无志,当然说的就是刘禅了。在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试图给刘禅翻案,认为刘禅在刘备去世后,还能守住国家三十多年,说明他虽然不算是千古一帝,至少也是个守成之君。其实,他真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只不过不算太昏庸,没有做过太爱、杀害忠良之类的事情罢了。

  但就算没杀害忠良,他也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支持诸葛亮、,不过是早就制定好的策略,是他的惯性使然而已。

  这样一个没有志气的皇帝,当邓艾打进来的时候,听到大家一说,心中一怕,立马就决定投降。

  (姜维剧照)

  四、大臣无节。

  蜀国的大臣,当时除了姜维,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几个有气节的。诸葛瞻父子最后战死,也并不表明他们有什么气节,而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表现。除此以外,包括谯周等人,都不愿意以死殉国。等邓艾打过来,接管了成都以后,也没出现过什么死节之士。

  当然了,我们可以说这些大臣是反对内战,爱护百姓的表现。比如极力主张投降的谯周,史书上就是这样评价他的。因为之前他就多次反对姜维北伐,他的主张是始终如一的。说他是投降派,也算不上。

  但不管怎么说,总之在大臣中,没有几个愿意到底的。

  由此可见,蜀国投降,确实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