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2020-11-30 10:07中国历史www.qiwenkd.com
昌黎县,是祖国北方古老县份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厚重。为了达到了解家乡历史,熟悉家乡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助力昌黎经济社会发展之目的,《昌黎时讯》“昌黎发布”“昌黎旅游文化”“文化丝语”将连续刊登原文联主席肖沛昀关于昌黎历史文化的系列讲座,以飨读者。特别指出的是,多年来,一大批昌黎文化人对昌黎文化的研究、挖掘、整理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此次讲座提供了大量素材。如:董宝瑞、王恩霖、孙乃斌、马骧民、石守仁、孟祥慎、孙立安、王世杰、张玉万、唐宝义、张长生、王福志等等,虽然其中有些人已经故去,但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昌黎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令我们永远铭记。
 
五,昌黎人是哪里来的
 
在讲述昌黎人口来源之前,我想为读者介绍两位昌黎县历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昌黎县历史文化研究的“大咖”。
 
王恩霖,河北省考古协会会员。多年从事文保工作,也多次参加了省内外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并多次获奖。同时在《人类学学报》《文物春秋》《中国文物报》《文物工作》《河北文化研究》等报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王老师坦诚直率,观点独特,备受业内人士尊崇。
 
石守仁,昌黎县文物保管所副研究馆员。曾经参加昌黎渟泗涧旧石器遗址、裴家堡辽金遗址、尖角商代遗址的发掘工作,参加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勘探及发掘、雄安新区建设考古勘探及发掘等国家级重点考古项目,以及参加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的多项考古发掘活动。2008年至2009年曾经参加了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职期间曾在昌黎境内调查发现了一批辽金、战汉及商周时期的遗址。曾在国家、省级报纸、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尤其是对古代昌黎人口、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论述,具有独到权威的见解。
 
昌黎的历史文化研究,离不开这些老师多年来辛勤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昌黎县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和文字资料。
 
前面咱们讲过,昌黎县早在旧石器晚期晚期、新时期早期就有人类生活繁衍,那么,10000年至12000年这么漫长的历史时期,如今的我们,真的能够认他们为祖先吗?非也,待我们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
 
如果非要给远古时候的昌黎一个称呼的话,那就叫它“碣石之地”吧。什么絫县呀,营州呀,广宁县呀,那都是大以后的事情。“碣石之地”地处渤海西北岸,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端。古时侯就是一个物产丰富、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气侯环境的地方。
 
自人类诞生那天起,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饥饿、野兽侵袭、自然灾害的残酷条件下,死亡率很高。据资料显示,原始人的平均寿命不到20岁,死亡率高达50%。尽管当时普遍地早婚早育,但人口出生率成活率并不高,人口数量增长非常缓慢。
 
咱们先从总的方面看,在旧石器时代前期,也就是公元前300万年~前10万年,世界人口约有20~30万,平均每千年增长不过 1%;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10万~前3万年,世界人口约100万,平均每千年增长约3%。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 15000年前,据推算这一时期世界人口约有320万,平均每千年增长8%。至公元前7000年,世界人口已达1000万,平均每千年增长15%。公元前7000年进入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5000万,平均每千年增长30%。
 
昌黎汀泗涧旧石器遗址,是目前所知碣石之地最早的远古人类遗迹。历史年代相当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主要特征是群居群婚,采摘狩猎,择水而居。那时,一个母系氏族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全体成员只能确认各自的生母。壮年男子担任打猎、捕鱼和保护集体安全等事务。而采集食物,看守住地,烧烤食物,缝制衣物,养老育幼等任务则由妇女承担。
 
据石守仁先生估算,若以碣石山为中心,把滦河以东的地域面积划为碣石之地,估算其约为现在三个昌黎境域面积,即大约3500余平方公里。根据著名的“乌尔拉尼斯的人口发展理论”推算,旧石器时代晚期平均每平方公里可供养约0.08人,当时碣石之地人口理论数为280人。由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比今天小得多,所以,旧石器时代晚期碣石之地的实际人口数应少于280人。这280人能不能继续生存繁衍下去,能不能成为我们的祖先,这可是没有一点根据的事情呢。
 
新石器时期采集经济的高度发展孕育了原始农业,人们开始播种粮食,养殖家禽家畜,随着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制造精细骨器、陶器的手工业也随之出现,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们在“昌黎文化行”农村文化调查的过程中,在西山场、张各庄等地发现过不少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包括切割器、石斧等。新石器时期,人类居住地不再局限于山区丘陵而向平原发展。当时,人们都是在地势稍高而又近水的台、岗、坡地上,聚落周围须有适合农作的平地和滩地。那时聚落的规模一般较小,聚落规模以80~200 人较为常见。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公元前2900~前2000年,在那些利于农业生产的地区,聚落数量明显增加,其规模普遍较中期小,人口不足100 人的小聚落数量大增,但仍以80~200 人的聚落为多。
 
通过上面的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在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后期的人口比前期有了一个较大的增长。到公元前2100年的夏代时期,我国的人口数为1355万。
 
那么新石器时期,碣石之地的人口应该是个什么状况呢。当时我国的人口数1355万,国土面积取960万平方公里,计算全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1人,则3500平方公里的碣石地区人口数应为4900人。
 
碣石之地的人口取4300和4900的平均值4600人,则3500平方公里的碣石地区应分布有23~58个聚落。即大致平均每60至150平方公里分布有一个聚落。当然,这仅仅是运用概率统计分析的方法,而实际的聚落数量肯定与之有很大偏差,其分布规律也不一定是均等分布。
 
目前,在碣石之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昌黎县境内有杏黄山遗址、碣石山南麓遗址、西张各庄熊家山遗址、泥井镇小庄遗址等;抚宁县境内有英山河遗址、马庄遗址、赵家庄遗址、峪门口遗址和今属海港区的海阳遗址等。1983年,抚宁县牛头崖镇马坊店村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完整石斧;1975年,北戴河区海滨东山鸽子窝施工时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镰、陶纺轮各1件。碣石山周边地区的山海关、迁安、滦县、滦南、乐亭等地,也相继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战国、两汉时期,由于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列国注意水利事业,农业生产区域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按推算北方旱地亩产已达85 斤左右。出于战争需要,列国新兴地主阶级大力奖励增殖人口,因此这一时期人口增长十分显著。《韩非子·五蠹》说:“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这说明,当时的人口出生率很高,在战国中叶曾出现一个人口增长高峰。专家们计算战国时期的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7.35人。这一时期的碣石地区,已是物产充盈的富饶之地。《战国策·燕策》载:“燕国南有碣石、雁门之绕,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我们也曾叫过“天府之国”,所以,人口密度应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字,若以每平方公里9人为基数,则战国中叶,碣石之地的人口可能约为31500人。
 
那么,当时的絫县是多少呢?如果取辽西郡各县的平均值25166人,以16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计算,絫县辖境面积为1600余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为25600人。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