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之谜?赵匡胤陈桥兵变是被强迫的吗 ?

历史典故 2019-10-30 07:42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身患重病,一命归天,他年仅七岁的儿子即位,史称周恭帝。次年元旦,正值君臣在宫中同贺新年之时,北方突然来了份紧急报告,上写:“辽师南下,与北汉合兵,进攻周境,形势十分紧急,若不马上增兵,辽兵必将长驱直下,后果不堪设想。”

小皇帝不懂事,皇太后也束手无策,只好由两位老宰相范质和王溥商量,请归德年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率领禁军前往北方边境,抵抗入侵的辽军。大军走了一天,驻扎在陈桥驿。当天夜里,士兵们聚集起来,喧嚷着:“皇帝这么年幼无知,他怎么治理朝政?让我们与辽人打仗,出生入死,谁能了解我们的辛苦与功劳?不如先立总检当了天子,要我们干什么都没有二话”,此时赵匡胤正醉卧帐中。天快亮时,闹事的将士们手执兵器来到赵匡胤帐前,声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方才被惊醒,未等回话,将士们就把象征皇权的黄袍裹在他身上,并且都下跪欢呼“万岁”。然后众人又硬拥他上马,返回,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这就是上著名的、黄袍加身的故事。

从古至今,只要翻阅有关宋史的资料,看到北宋得国一段,绝无例外都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初三日,大军出开封,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城东北40里的陈桥驿,当天夜里军队哗变,强行以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不容他反抗。第二天全军回城,即日周亡宋兴。立国三百余年的宋,就此开始了。

陈桥兵变历来被看做是“千古疑案”,疑点颇多。而史有定论,所谓黄袍加身、被迫称帝纯粹是一场由赵匡胤领衔,赵普导演,赵光义具体实施的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尤其是赵匡胤,既要当婊子还要立贞节牌坊,真是厚黑无耻到了极点。

陈桥兵变分析的结果是:

一、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精心策划。

据《涑水纪闻》等书记载: “及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师之日,将策总检为天子。故富室或挈家远避于外州,独宫中未之知也。”古诗言道:“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是啊,当时军队未到陈桥已有兵变之说,未见黄袍,已有天子之说,怎能不是预谋?

二、“醉卧不省”,掩人耳目。

赵匡胤是率军出征缴敌的主帅,刚刚出发上路,怎能在军帐“醉卧不省”?他再爱喝酒,也不能对军国大事如此掉以轻心,看来,“醉卧”是在演戏,意在掩人耳目,给人们对兵变一无所知的假象。据宋人笔记记载,赵匡胤早年曾为自己的功名前程占卜,“自小校以上至节度使,一一掷之,皆不应。忽曰:‘过此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得圣。”这段轶闻反映了赵匡胤的夙愿,而在陈桥驿, 他兵权在握,当天子易如反掌之时,反而不念及早年愿望,一醉了之?

三、太后之语,泄漏天机。

《宋史·杜太后传》说,杜太后知赵匡胤黄袍加身后,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吾儿生平奇异,人皆言当极贵,又何忧也。”本来朝廷有天子在,赵匡胤却篡位夺权,当受祸灭九族之罪,而其母杜太后却不惊不慌,谈笑自若。明眼人一看便知,赵匡胤夺帝位是早已存心。杜太后说他有“大志”,不是当节度使,而是当皇帝。

四、“紧急军情”,亦为谎言。

一首古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便罢兵。”当时赵匡胤领兵出战,是因国境告急,临危受命。而黄袍加身后,不费一兵一卒,“紧急军情”就没了?战事就平定了?这不明摆着此事情全系谎报!谎报的结果是,赵匡胤轻易地掌握了禁军的兵权。而且能制造出在陈桥驿之夜,众将士给他“黄袍加身”的机会,凡此种种,都足以证明兵变自始至终都有人在精心策划。

和上述看法相反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疑案不疑”。其看法是“军情并非谎报”其理由是:

一、《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契丹国志》等史书都记有镇、定二州的急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
二、镇、定二州节度使不是赵匡胤集团的人,他们或是“追感周主因恩遇,时复泣下”有异心的人,或是在宋初乞解官归山,又欲拥兵自重的人,他们绝不会为陈桥兵变造假情报的。

三、清代赵翼认为,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相沿成袭。赵匡胤之前,已有周太祖郭威、唐废帝李从珂、唐明宗李嗣源由军士拥立,这是唐代藩镇割据后军士擅废立之权而留下的遗风,是王政下纲,下凌上替,祸乱相寻的反映。因此,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很可能真是军士拥立的。

但以上证据也不难解释赵匡胤陈桥兵变的许多可疑之处,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纯粹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

让我们回顾当年的历史,当时的皇帝柴宗训只有七岁,他的父亲柴荣是五代十一国里最英名的皇帝,不仅对国内开始了统一,使后周国力空前强大,对外境的契丹也成功进行了反攻,且取得了成效——出兵40天,兵不血刃,收复三关,共得燕云十六州中的三州十七县,户口18360户。可惜他突然生病,仅仅46天就去世了。

柴荣死后,赵匡胤已经是后周第一军事强人,他统领禁军(这是国家的正规军,宋朝很多朝政延用后周的成例,国都内的禁军强到可以压制全国,是重要的国策),又是归德(此地古为宋国,故赵匡胤立国称宋)节度使,他的确强大到了可以随时发动政变而肯定成功的地步(事实也是如此,当他第二天带兵回城时,没有任何阻拦就直接进城,且马上进入皇宫,搞掂一切)。

那么第一个疑问就出现了——

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明目张胆的谎报军情,说契丹来犯,由他领兵出征,然后大队人马再于第二天杀回来,在光天化日之下谋朝篡位?这样一来,就算是他再找客观理由,他后来的子孙及朝臣再为他巧言辩护,都没法自圆其说(果然,后世无不这样认为)。

以他的实力,他完全可以有无数个小花招可以让七岁的小皇帝随时死亡,让所有敢于反对他的朝臣名正言顺地“犯罪”受罚,从而更加温和顺畅,不为人知地达到目的。无论怎样,都比他实际运作的模式要强。因为虽然没有流血,但是,也无法否认这是一次军事政变,是真正的反叛。

还有第二个疑问——

从柴荣死,到赵匡胤陈桥兵变,其间有大约半年的时间。这半年的时间里,赵匡胤在哪里?他时刻都守在开封城里吗?因为他是禁军统帅得时刻坚守岗位吗?NO,这只是想当然尔,要查过史书才能知道,从柴荣死,他就已经离开了京城,去到他自己的领地归德,在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寸步未离,直到朝庭命令他出兵抵御来犯的契丹,他才应召回到京城。

如果他真的有改朝换代之心,他为什么要远离政治权力中心长达半年之久?他有那么大的自信和得力的人选可以让他远在归德都能操纵朝廷吗?答案还是NO,他只是掌握了军力,政治方面他远远没有那么长的触手。当时的宰相是范质和王溥,尤其是范质,此人强硬,素来与赵匡胤不和,当他在兵变当天,得知赵匡胤带兵回城,局势无法挽回时,紧张愤怒得抓住了王溥的手,大叫:“仓促遣将,吾辈之过也!”竟然把王溥的手都抓出血来,可见平日里他绝不会容忍赵匡胤插手朝政。

由此可见,赵匡胤绝对没有主动地做好先期准备,如果他真要谋反,绝不会放任当朝宰相的敌意吧。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疑点——

反叛日,赵匡胤的家眷在哪里?最理想的不过乎在他自己的领地归德,即宋州,那样的话就真的万无一失了。可是要命的是,当时赵匡胤上至老母下至妻儿,统通都在开封城里!

据史料记载,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时,才派人(此人名叫潘美,即杨家将里潘仁美的原型,但他绝非奸恶之辈,相反大仁大勇,所立功勋比杨家所有人加在一起都大得多)回开封报平安,且通知城内石守信等亲信配合兵变。赵匡胤家眷在城里的具体所在位置没有提到,但是据宋人笔记所载,当时赵匡胤全体家眷都在庙里上香,城内已经先她们得知赵匡胤造反,己有军队来搜杀她们。她们完全靠着和尚的保护,才得以逃生。

难道赵匡胤想要全家死光光,以此来纪念他登峰造极,当了皇帝吗?!这也叫事先准备,谋而后动吗?!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赵匡胤毕竟因此而成为宋太祖,成功地建立了宋朝,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我认为,仔细地分析,所有的事情都是赵光义一人所为,就连赵普都是被赵光义所打动,在这件事上为赵光义打工。后来的先生当时能拿得出手的唯一身份,就只是赵匡胤的弟弟,如果他想迅速地出人头地,就只能打自己大哥的主意。连打他老爸的主意都不行,第一早死了,老二,就算没死,官也太小,赵匡胤当初都借不上什么光。

而赵光义此人的权力欲望之盛,简直让人憆目结舌,难以相信。在十几年之后,先是有了烛光斧影,赵匡胤猝死的千古之謎,之后赵光义马上就跨过两个侄儿直接登上了皇位,紧跟着就把借故把尸骨未寒的大哥仅有的两个骨肉干掉,又把自己剩下的唯一的一个弟弟也干掉,从而确保了不仅是自己能稳坐皇位,就连以后的皇位也只能由自己的子孙承继。就都不算完,在他亲征契丹,中了两箭骑着驴车才逃回来后,由于身体已经垮了,不得不立太子,而他的亲生儿子赵恒(宋真宗)受到臣民欢呼,都让他无法接受,忌恨地说出:“人心都归于太子,将置我于何地?”得由寇准开导才饶过了赵恒。

这样的人,面临当时的机遇局势,会甘于寂寞,任凭大哥自由选择人生吗?要知道,他大哥是他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唯一保障。

下面的情况都出于我的推理和想象,请大家自由思考分析。

赵光义无数次地劝大哥立即造反,时不我待,失不再来,等小皇帝长大了,或者被别的节度使抢先了,我们就什么都完了。

可赵匡胤不为所动,他有自己的打算。

赵光义也有自己的打算,有些人,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不能劝,就只好强迫了。第一,他留在了开封城里,开始散布谣言,“点检做天子”,闹得人心惶惶,让朝庭上下和民间百姓都把目光盯在大哥的身上,让他不得不反。

但是赵匡胤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心际,他离开了开封这个是非之地,远远地躲到了自己的小地盘上去。

那很好,赵光义还有第二招。先在暗地里把大哥的亲信都说动,尤其是智囊赵普,和禁军其他大佬,如石守信及慕容延钊等,等到他们都同意了,下一步水到渠成——军情来了,契丹来犯。

这非常绝妙,军情是怎么得来的?是由宰相或者元帅每天亲自骑马跑到边境上去燎望一番,看清楚了有没有敌人,再马上跑回来主持一天的正常工作?当然不可能,消息都是下面一级一级地报上来的。关于这次谎报的军情,对于皇帝和宰相而言,骗人的是他们的下级赵匡胤,而对于同要只能根据消息情报做决定的赵匡胤来说,骗他的就是他的下一级人员。

他的亲兄弟,及他的兄弟似的战友。

就这样,赵匡胤领兵出征了,当天晚上,离城四十里后,他的弟弟就单独找到了他,旧话重提——哥哥我们造反吧。

去你妈的——赵匡胤烦不胜烦,忍不住来了句粗口。

大哥,必须得反了——赵光义一点都不介意,他很流畅地说了下去——衣服都给你准备好了,黄色的,保证合身,这就请你试穿。别瞪着我,其实就算大哥你不反,你反叛的消息也都已经传出去了。对,这事也是我干的,这种事没有都让人当有,结果怎么样你自己掂量着办吧。另外,大哥,我还有件事得对你说。咱妈,还有我嫂子,小侄儿,他们可全都在开封呢,明天一早,消息就能传到京城,你要反可就得抓紧点时间,不然的话……

你这个畜生!

——赵匡胤暴怒。屋外的士兵们就像十几年后皇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一样,隔着紧紧关着的窗户和门,看不到也听不着屋里面这两兄弟的具体情况,只是看到窗户上的人影乱动,赵光义像十几年后那天晚上一样时时躲避,然后没多久一切就都消停了。

赵匡胤终究不能因此就干掉自己的弟弟,真的,一切都得快,第二天的早晨,就得把事情都办妥了……

就这样,宋朝建立了。

总而言之,陈桥兵变确实令人起疑,不过目前尚难确定其真相罢了。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